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一直放在书架最顺手的地方,方便随手拿起来就读。反复读这本苏东坡的传记是因为他不仅是林语堂先生最爱的诗人,也是我最喜欢的诗人。
苏东坡一生流落四方,诗、文、词、书俱佳,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最后“湛然而逝,谈笑而化”,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他的才情最让人服气。除了杜甫有“诗史”之美称外,苏轼更是开创了一个独特的“个体诗史”体例。读苏轼的诗文,发现他除了正文,还有很多“副文本”——诗题、诗序、词题,这些副文本不仅对正文做了解释,也是他创作意境的独特表达,这点尤其独特。
在他人生中每个重要的日子都曾用诗文记录。第一年初入仕途,第一次和兄弟分离,第一次遭贬谪,发妻早逝,幼子夭折……这些有特殊意义的“副文本”,不仅表明了诗文的缘起,更是正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一些诗文仅仅只是因为下了一场雪,喝了杯好酒,吃了顿美味,天气太热,月色甚好,梅花盛开,夜里失眠……这些生活细节点滴也让苏轼诗兴大发,毫不犹豫地挥笔写下来。
他用文字创造的世界丰富澄明,既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既有“拣尽寒枝不可栖,寂寞沙洲冷”的清高卓绝,也有“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过,江海寄余生”的超脱;既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也有“夜雨何时听萧瑟”的遗憾。
尽管有如此多的不如意,尽管被贬谪到了天涯海角,苏东坡仍然能做到豁达超脱,坦然面对人生际遇,可以做到得志时不张狂,失意时不自弃。在人生的诸多境遇里,如果能做到东坡先生十分之一,俨然已是我的理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