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的欣赏和阅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关于诗歌的表达方式之争也历来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现代诗写作也就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胡适就提倡用“具体的写法”来写诗,要求诗人创造出一种“逼人影像”。但这种诗的写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特别是周作人就反对新诗过于透明,“像玻璃球一样,缺少余香和回味”,而这类观点现在占据主流,现代诗也就更多借用西方诗“象征”意义和传统诗“兴”的方式进行融合,也就有了更是“朦胧”、“看不懂文艺”的诞生。
这类诗歌并不能说不好,但对于读者的阅读却提出了挑战,需要读者具有很好接受、理解和审美能力,能够走进诗的意象,并不断从这些意象的联系之中发掘出诗的内涵,感受诗的美好。
为什么现代人会越来越朦胧、越来越不好解读呢?其实是作者在诗作完成之后,有意把诗作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抽掉,而读者想要理解诗作,就必须要把作者故意拆掉的部分补齐,才能感受作者诗作的魅力。
对于初入现代诗阅读和理解的读者来说,想要补齐这些理解诗歌最重要桥梁并不容易,这需要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理解,不断从现代诗本身的结构特点入手,完成这一艰难任务。接触多了,增强理解复杂美东西的敏感性,才能让现代诗的陌生感熟悉起来。
有快速理解现代诗的捷径呢?那就是从别人的解读之中走进现代诗,而这是加快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能够更快把现代诗意象串联起来的好方法,也能减少对于诗歌的误读,提升欣赏力,培养现代诗的审美能力。
孙玉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他就为现代诗的朦胧性提供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于诗歌的理解也得到过作者的肯定,展示着他非凡的诗歌鉴赏力。当然他也义务和责任让更多人通过他对于诗歌的理解走入现代诗的世界,从本源上理解现代诗。
孙玉石的这一本现代诗欣赏和解读著作《新诗十讲》就把我们带进现代诗的世界,从一个个著名诗人、一篇篇作品的针对性赏析中给我们提供着现代诗所应有的面貌,让我们掌握解读现代诗清晰的路径,并在这些现代诗的赏析之中过程中培养起我们诗歌审美和理解能力。
作者深入到了闻一多、徐志摩、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废名、冯至、辛笛、穆旦十位诗人的诗作,从每一篇诗作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心境等方面构建作者诗歌意象所蕴含的内涵,构建出作者思想世界可能的状态,从而理解出诗作所要表达的意义。
每一篇作品,当我们读完作者的解读之中,都会有更多理解,都能从诗中读出更多内容,也不会再认为现代诗不好懂、不易理解、不是好诗。那我们就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掌握现代诗的鉴赏能力,再阅读其他诗作时也可以轻松入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