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七世纪魔鬼学神经症(海茨曼病案史)
Aseventeenth-CenturyDemonologicalNeurosis(theHaizmanncase)
弗洛伊德中后期思想,编者的主线是“魔鬼学:从自恋、抑郁到死本能”(译自英文标准版)。魔鬼学指一般人对于鬼或魔鬼的信仰,以及专家对此信仰的研究。基督教传统中的魔鬼最常指“堕落的天使——撒旦”,接近于《浮士德》中的Mephistopheles的角色。弗洛伊德将魔鬼看作是“坏的、令人生厌的愿望,衍生自被拒斥和压抑的本能冲动”,魔鬼研究是将中世纪以来对魔鬼的畏惧予以祛魅。他以画家ChristophHeizmann的与魔鬼相关的经历为案例。
弗洛伊德先接受精神分析的效度,然后运用它来阐明画家的魔鬼学病情。首先,根据留下的资料追问画家与魔鬼建立契约的动机,发现ChristophHeizmann有着接受自己的阉割欲望。
第二篇:哀悼与忧郁
MourningandMelancholia
哀悼与忧郁的共同态度是,对于失去所爱者的反应,包含着痛苦的心灵架构,失去对外在世界的兴趣(至少在世界尚未重新召唤他之前),失去接受任何新爱对象的能力(这意味着替代他),转离了所有与对他的思念无关的活动。
它们的共同机能是,在所爱对象不复存在时,力比多要从对象那里撤回,这遭到了主体的反对,为了延长对象的存在,任何相关的记忆和期待都被放大和高度投注。两者不同的是,前者一旦完成力比多的脱离,自我就不再受到抑制,而后者,主体有时知道失去的是谁,却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也就是说,那部分成为了无意识的。
此外,在哀悼中,是世界变得空洞匮乏,而在忧郁中,是自我表现得没有价值。具体而言,人在忧郁时关注的不是身体衰弱或丑陋和社会地位卑下,而是他对于自己日渐贫乏的恐惧。从观察发现,患者的自我控诉往往并不适用于他自己,而是他所爱或应爱的对象,他将原是针对对象的责备转向了自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