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54页第一排原文:“克服道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道德的自我克服。”道德的自我克服是什么意思?克服道德默认的主体是人,即“人克服道德”。接下来是递进的句子,“道德的自我克服”,主体怎么又成为了道德,道德又是如何自我克服的呢?
接下来第二段原文:“无济于事:为他人牺牲的献身感觉,整个自我放弃的舍己道德。”无济于事是指后文的献身感觉和舍己道德无济于事吗?“为他人牺牲的感觉”或者“献身的感觉”不远比“为他人牺牲的献身感觉”简洁清晰的多吗?“整个自我放弃的舍己道德”同理:中文语境下,“舍己道德”或者“放弃全部自我”相较“整个自我放弃的舍己道德”表意应该更清晰吧。全文翻译为“献身牺牲之感与舍己道德都无济于事”,这才是正常的理解吧?“无济于事:……”的翻译,有不知所云之感。
这还仅仅是一页纸一小段话可能引起的误解,我不知道是尼采写作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当然我更倾向于后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