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这部书并不是在读,而是在听。
关于怎么去看待它,你可以说它是儿时泛滥的心灵鸡汤的另一个变种,却也可以说它是通俗易懂旨在启迪心灵的心理学书籍。我觉得有时候读书,不必分出高下,管它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重要的是在读书的此时此刻,我本人沉浸于其中,我获得了不曾有过的力量。
今天早上,刚好看了一则新闻,讲的是未来简史的作者对人工智能的批判。当AI掌握了人类文明赖以绵延的武器——语言,以及利用它营造的与人类愈发亲密的假象来加强人类对它的依赖之后,也许人类文明(注意是人类文明,而非文明)会面临毁灭。
为什么突然说到这个呢?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觉得心灵的体验可以分为两种,这两种可能是割裂的,也可能是联结在一起的。一种是感受,它更多是直觉的、心灵本身所获得的不假思索的体验,或是因为相同的遭遇而短暂生发的心灵共鸣,或是沉浸于故事中与主人公共命运的情感体验;另一种是观点式的,通过大量的论据论证某一个观点,为你讲述一个逻辑,这需要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不断加以思考,跟上作者思维的脚步,并不断进行反问和批判。
在我看来,这本书兼而有之。当听到里面的人问,我是否能像我的朋友一样变得开朗变得善于交际,仿佛那样就能获得幸福。那一刻,简直觉得有人说出了我的心声。我总是希望睡一觉醒来就被给予获得更多的东西,而不是想利用我所拥有的,我能够主动去发掘和创造些什么。我总是把自己的不幸福归结于别人有而我所没有的那些特质,却不把重点关注到我的目的和我的行动力上面。与此同时,此书始终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观点,阿德勒的积极心理学,一个不沉湎于过去,而是积极面向未来不断改造自身以获得幸福的人生态度。其实这样的人生态度,并不是新鲜事,我们知之,却无法为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阅读的局限。我可以通晓天下事,若不去践行,却也是空中楼阁。唯有真正“知行合一”,才是真正悟了道。
那么回到人工智能上说,如果人类能够很轻易地被书中的文字所改造,即超越感受,而被影响转化到行动力上,其实会变成非常可怕的事情。当这些所谓的观点和文字来自对我们具有敌对意识的文明而我们又不所知时,我们是不是也会成为它们的奴隶。从这一思维来看,我们的懒惰和路径依赖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是保护自我本性和基因特征的一种努力。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为了给自己的踟蹰不前而寻找借口。我真正想说的是,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浪潮,如何应对文明潜在的威胁,如何改变个性中所不适应生存的部分。我们始终要与自己不断和解,不断斗争。对于报道、书籍和别人口中的观点,不断思考,永远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再创造。知并不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而是主动思考消化的过程,同时勇敢地按个人的意志去改造自己,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