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北极》: [匈牙利] 埃丝特·霍瓦思摄影 / [德] 塞巴斯蒂安·格罗特、凯瑟琳娜·韦斯-图伊德著 / 曾千慧 / 贵州人民出版社
文丨云海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踏上北极。我们对于北极的认知,也仅仅局限于美丽的极光景象,以及美丽而危险的北极熊。实际上,在北极旅行的难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北极不像南极那样拥有坚实的大陆。常年笼罩在北冰洋之上的,是大片的冰海、极端的寒冷、频繁出现的暴风雪、一年之中长达半年的极夜、以及饥饿的北极熊。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人们几乎无法乘船到达北极点。
尽管挪威探险家南森在19世纪末发明了天才的冰漂方法——乘坐定制的船冻住在稳固的海冰上,随浮冰漂流穿过北极点——并且在1893年付诸了实践,但经过两年的探险,他们最北也只是抵达了86゜N纬线,距离北极点还有226英里之远。
一百多年后,沿着南森曾经走过的北极探险之路,人们再次使用冰漂方法,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北极科考行动。在随行记者的照片和文字记录下,《漂流北极》一书以震撼人心的图文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这次耗资1.4亿欧元、历时389天、全球共20个国家442名科学家参与其中的极地科考行动——“MOSAIC”(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站)的全过程,让普通人也能够亲临其境般地走进这片人类足迹罕至的极地,近距离体验科学家们的科考场景。
20世纪以来已有不少人以各种方式成功抵达极点,但不同于这些通常出于征服目的的探险,这次始于2019年9月的科考行动,是在北极变暖正在加剧的背景下成行的,其目标在于搜集北极中部的气象数据,建立可靠的气候模型,“以便根据确凿的科学证据,准确地制定即将出台的气候保护政治决策”。尽管我们今天已经有了先进的气象监测卫星系统,但是北极的气候系统是目前我们最不了解的地球区域气候系统。所以,通过建立极地科考站,是对北极中部气候过程进行准确观测的最佳方式。
该书以大量高清晰度的图片和简要的文字说明,以亲历者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了这次科考行动从准备阶段到返回的全过程。从中,我们将了解科考队员如何做好行前的准备和训练,以应对极端环境下的工作和紧急事态;如何找到合适的浮冰,在世界极北处建立研究站;如何在世界的尽头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活;如何在海冰上开展科考队大约100号人员和物质的轮换(该航次分为5个航段)。
由于北极的冬天长达半年,科考队员们必须全天24小时都在黑暗中工作,但身处这次特殊的旅途当中,闲暇之余,我们可以感受到极夜黑暗的无尽迷人。极地还是北极熊的领地,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时常会造访科考站,我们可以通过科考船上的探照灯一睹野生北极熊的风采,不过,外出执行任务的科学家们就得随身携带来复枪,并提前学会在黑暗中使用武器。而到了3月份以后,随着极昼的到来,科学家们又不得不适应另外一个极端的工作环境——漫长的白昼。
大量科考活动和北极景象的照片已足够让人震撼,与此同时,书中还另有6篇专门的科普短文,记录了科学家们在北极开展大气和海洋研究的细节,同样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比如,通过对冰层下生命的探究,我们将知道,除了无冕之王北极熊,在北极的生态系统中,还有浮游动物、海豹、北极鳕、弓头鲸、冰藻等生物,形成了一张精致的食物网。
《漂流北极》具有科普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同时还时刻提示着我们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