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毒与药只隔一层纸。
2005年上市的降糖药“艾塞那肽/Exenatide”是从蜥蜴毒液中发现的。毒液的机理就是降低血糖致死。
1.2 药物的吸收与传输。
药物由小肠吸收,经血液送往全身(特指口服药)。具体过程是:药物的有效成分被小肠吸收,进入肝脏,代谢掉其中一部分(或被肝脏处理成目标药物分子),处理后的药物分子由大静脉进入心脏,再送往全身细胞。这里的关键是,药物并不是只会抵达患处,而是会同时送往全身。比如头痛药并非只到达头部,全身都会接收到药物分子。
1.3 静脉注射的药物的作用原理。
静脉注射的药物一开始无需经过肝脏便能送往全身,因而可以迅速起效,但随后还是会被血液送去肝脏处理,因而也会很快失效。
1.4 药物与蛋白质分子的结合。
药物生效的原理通常都是与某种蛋白质分子结合,改变蛋白质分子结构使之失效,或产生新的效果。比如阿司匹林止痛,是因为它能嵌入环氧合酶/COX的分子结构,不再产生前列腺素这种传递痛觉的物质。
1.5 治疗花粉过敏的药物为什么会导致嗜睡。
因为药物分子并不能精确送往目标位置(患处),而是会在全身流转。过敏药物所能结合的蛋白质,在鼻粘膜中会刺激分泌鼻涕,但在大脑中却具有提高注意力的作用,因而虽然阻止了鼻腔分泌鼻涕,却也导致大脑注意力下降和困倦。
1.6 毒与药的关系举例。
青霉毒性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药性抗生素,芋螺毒性收缩肌肉、麻痹神经药性止痛剂,美国毒蜥毒性破坏肝脏细胞、引发肝炎药性降糖药,防己毒性收缩肌肉、麻痹神经药性肌肉松弛剂,芥子毒气毒性毒气中含有的硫磺会破坏DNA,引发癌症药性抗癌剂,黑曼巴蛇毒性麻痹痛觉神经药性止痛剂。
1.7 药的拮抗作用。
由于药物需要与蛋白质分子结合生效,当两种药物都要与同一种蛋白质分子结合时,就会发生拮抗作用,导致其中一种失效。还有别的情况,比如某种药物会提高肝脏中某种酶的效能,导致其他药物在肝脏中的分解速度大大加快而失效。也有反过来的例子,比如抑制肝脏的分解功能,或者促进小肠的吸收功能,导致其他药物的剂量增大,引发副作用。所以各个医生开的药方需要由药剂师统一审核确认。
1.8 抗生素与病毒。
抗生素只能杀细菌,不能杀病毒。因而病毒性感冒(流感等)吃抗生素没用。不过,也有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抵抗力下降,细菌趁虚而入的情况。所以怎么吃药还是遵医嘱。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三种:破坏细菌的细胞壁、阻碍细菌合成蛋白质和妨碍细菌复制DNA。
1.9 耐药性。
早在1940年青霉素发现前,就出现了有耐药性的细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