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前三篇,《劉向歆父子年譜》提到,石渠会议上想通过一个标准,确立家法,但汉朝士人实际上并不只局限于家法。即使像王莽这样的人,也经常引用今文来讲政治。汉朝人所说的“古文”,是对诸子说的,而不是指“古文经”,劉歆在《移太常博士书》中称左传等书为古文,意欲与今文的经典一样,不是想要与众不同。 《两汉博士家法考》提到,先秦时期的学官有两种,史官和博士官,可以分别对应王官和百家言。文景时期的博士官并不受儒家的限制,而武帝时期的博士官限制在五经范畴内,但似乎还不是专门的名家学派,直到他们设立弟子员之后,才开始专攻经典。师法之说是从昭宣以后开始的,便于教学和考核,章句学也由此而起。东汉所说的古学,是与章句学相对而言的,而不是今天所说的古文学。马融时期左氏注仍然只是注疏,而劉歆所作的左氏章句,则不同于今天所说的章句学。鄭玄的学说接近于章句学,与今天的学派很相近;何休用训辞解释得名为书法,实际上接近于古代经学。武帝热衷于儒学,最初师从蘭陵王臧。董仲舒提出尊孔子的对策,因其传授了六艺,而不仅是儒家学派。汉朝将经义和儒家学派区分开来,不相混淆。鲁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初的申公,但是“训故”诸经的做法较为严谨,不属于传授,而在汉代中期,这种风气开始出现改变。《孔子与春秋》这篇文章提到,在汉代,没有“经史”的区别。孔子与春秋一方面继承了王官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开创了私学的新风。唐代之后,已经没有王官学和诸子学的分野,取而代之的是经史学的分野。孔子确实有改革时代的意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