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boundary work、性别界线以及其他不平等的交叉性分析;跨国流动中的阶级和族群界线;小家屋檐下的空间界线等现象。讨论了主体,媒体、中介机构、政府、个体等因素。但是作者感觉并没有完全穿透“boundary”这个概念。
问题的起点是公私二分的界线下,照护劳动被私人化女性化,价值不被认可,外包出这部分义务的女性会有一些愧疚感。她们靠在自己和女佣之间画线来代偿。而对女佣来说界线也不全然是枷锁,甚至她们也会self-racialization来让自己过得舒服点,虽然强化了现有的秩序但无可诟病,没人想承受变革的阵痛,迎合现存秩序一起画线不是更爽。
作者提到“我们怎么注视移工,优势种族就怎么注视我们”。但这句话其实只摘了个局部,往前说,就是——移工怎么注视留在家乡的女人(“身为家乡女佣的女主人代表她们的地位比邻居高,而且也提供一种心理补偿,缓和她们在海外工作所受的痛苦”),她们就怎么被注视。
在提供变革方案时,作者提到,努力无视界线的个体,像“追求平等的战役的逃兵”,因为不设防的相处只有在一个彼此平等的结构中才能发生,我们要追求这种结构。但是这是否可能实现,如果人本性就是无法忍受结构上的暧昧才衍生了各种排他的分类标准,那么作者所期望的这种平等结构能否实现?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想象的平等是界线的不存在吗?有自我规定潜力的人性,在现代性的迷思下一次次被囚禁在规定性中,感觉可以再看一遍《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