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诅咒、多视角叙事、伏线密布、红鲱鱼设置、侦探指定独特物证、交错感情线、紧凑plot、重现案发现场、意外凶手……现在向我们走来的,不是卡尔,而是柯林斯。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起宝石失窃案。自从家族里的一位前人从印度教徒手中抢走月亮宝石后,诅咒就降临在了他们家族一代又一代。而在1848年,在威林德小姐的生日当晚,富兰克林将宝石赠送给女主角之后,第二天宝石就失窃了。
可以说全书只有这一个谜面,它并不华丽,也不血腥,仅仅是一起单纯的盗窃案;没有密室,没有足迹,仅仅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案子,柯林斯用他的布局功力设计了一个高度紧凑的plot,而这,就是多视角叙事。
从管家的记述展开,基本上记录了管家视角里案发前后的一切经过。在这一部分中,管家作为后来的侦探的助手,得以了解到很多一手信息,而他却无法获知侦查进度,这是对侦探-助手模式的一种继承。而在管家的眼里,侦探莫名其妙地指出要注意那件沾漆的睡衣,以及观察一下房子阳台,就能够准确预知未来即将发生的两件事,这是19世纪侦探小说起步阶段人们对侦探的普遍印象。在这一部分结尾,侦探离开之前再次给出了三个预言,而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在不久的将来发生了。
管家的视角囊括了案发前、案发时、案发后、侦探调查、侦探离开这些plot,而案件因为陷入困局而被搁置,因此开始新的视角来推动plot。
之后又安排了五个视角来延续plot,不仅补充了诸多人物信息,还在其中有作者本人点名了在第一视角中设置的两个伏线。临近尾声还原案发现场,则充分体现了的英国作为19世纪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国民所抱有的理性至上精神。同时该处设计某种程度上和《Ever17》的某个大梗如出一辙。最后锁凶阶段采用的是跟踪抓捕,而非侦探推理,这一部分又似乎为未来的福尔摩斯照亮了一条路。
总体上来看,柯林斯这部《月亮宝石》完全可以称为侦探小说plot设计的典范,尽管没有后世那么精彩,但至少结构紧凑,plot推进非常合理。
从本文开头列出的那些要素完全可以在卡尔的诸多作品中找到影子,不过要说本书和卡尔最直接的联系,那还得看卡尔在百年后的1958年创作的《当死人来敲门》,在那部作品中《月亮宝石》作为一条线索神出鬼没。
与同时代的狄更斯相比,柯林斯明显更注重plot设计、案情细节以及各种误导,最后自然收尾揭开真相;而狄更斯则更注重宏大的时代背景刻画,以及在这时代之下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相对的案件本身,以及各种细节都只是作为嫁衣般依附于整个故事,最后的终点是回到社会批判上,而非案件真相上。从这种角度上来说,柯林斯大概可以算是侦探小说plot结构上的先驱,而狄更斯则可以算是社会派推理小说的鼻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