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提到了“厌女症”,这个概念强大有力且便于使用,使“厌女症”现象变得可视化。最初看到“厌女”这个词,我想到了“男尊女卑”,以及古代封建社会的经历。由于女性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一直处于被支配地位,因此才会出现这种不公平现象。
“三纲五常”的道德约束中,女性必须要绝对服从男性。其实,造成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有很多因素紧密相连。
不可否认,女性体力方面与男性相比绝对无法相抗衡。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不管是耕田种地还是上战场,都是男性的职责。相反,女性主要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庭,为了增加收入还会养蚕种桑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古代男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明末时期,思想家李贽反对歧视妇女。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时,他反驳说,人的见识是由人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不是先天带来的。他指出:“夫妇人不出阃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他主张婚姻自由,热情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
近年来,“男尊女卑”的理解出现了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所谓“男尊女卑”实际上只是分工不同,根本不存在男女不平等的含义。如果男人能够做到大公无私、自强不息,那么女人会对他尊敬。这样社会和家庭才会和谐,女性也会自然拥有相对的地位和权利。
实际上,“男尊女卑”还有各司其职的意思,在古代社会中男人负责外事,而女人则应该肩负起“主内”的责任。
男人和女人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每天不断循环各司其职。只有这样才符合自然规律,同时也解开了关于“男尊女卑”的误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