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记录了自黄帝起之后2000余年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在史学、文学等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值得我们阅读。
然而,《史记》毕竟是文言书写,阅读起来具有门槛与难读。因此,赵生群教授的《史记导论》或许可以帮你打开《史记》的大门,在了解《史记》成书过程、内容、体例、取材、史料运用与价值等方面之后轻松入门。
若是不够了解《史记》,大抵不会知道它在司马迁去世不久后,就已经残缺,至于如今我们看到的版本,是后人补著而成。而司马迁之所以写《史记》是接受父亲的遗命。司马谈在生命最后时刻总念念不忘《史记》的创作这种殷切的期盼,极大的感染了司马迁。对司马迁而言,完成《史记》是一种历史使命和责任。这也可以理解司马迁在面对死亡与腐刑的严酷选择时,权衡利弊之后,建立起卓越的生死观和荣辱观,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促使他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巨大的耻辱。
他的人生经历成了他创作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也是他为何会在《史记》中写许多不甘受辱、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物。比如田横、项羽、李广,以及忍辱负重,最终成就工业的志士。比如勾践、伍子胥、荆轲、韩信等。
《史记》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内容,一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主要反映的是王朝兴衰,诸侯列国之事,以及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等。其中十二本纪构成了《史记》的主要部分。十表反映了历史分期。八书记载典章制度与国计民生关系。三十世家与七十列传则记录了世家与历史人物。在《史记导论》这本书中,作者还针对各种体例进行逐一分析,这对于了解《史记》的整体内容十分有帮助。
在这里,再说一说《史记》的史料价值。吕思勉称赞《史记》“通史之弘著也”。的确,司马迁研究历史的视野相较于前人更加开阔,除了天子、诸侯等贵族活动外,他还注重记录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无论从历史的历时性还是共时性,反映社会的深度与广度来说,《史记》都是空前独一无二的存在,难怪它会对后世产生如此巨大影响。
虽然《史记》的史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而言它的价值极高。鲁迅先生曾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样的赞誉一点也不为过。
本书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史记的诞生过程以及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阅读史记,自然会轻松一点,也更能体会司马迁的良苦用心。如果不是他屈辱的人生经历,大概《史记》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