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小说就是看个热闹,后来读小说开始挖料,先挖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再挖人物命运、作品思想,好似这样就有了深度。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读法的确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也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解读来获取小说对当下的现实意义。
直到读了《小说鉴赏》,才猛然意识到小说的阅读还有另一个维度:鉴赏,而之前所刻意追求的“深度”可粗粗归类为“阐释”。
本书由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布鲁克斯和沃伦二人合著。它既是一本小说鉴赏集,也是一本文学教科书,被用作美国大学的教材。
曹文轩在本书的序言中对作者极尽赞美,同时对我国的文学批评家进行了犀利的讽刺,他说:批评家不再安于批评家的角色,而一个个当起思想家来。文学评论很少有文学本体的话题,“深刻”二字犹如头上悬剑,催迫着他们一路向前去追寻硕大的话题。解读思想,或者用思想解读。
其实,何止文学批评家,“要有深度,立意要高”,这种对“深刻”的追求向来自始至终贯穿于我们的成长之中,就好比学生时代的作文,没有这一点,就没有办法拿高分。这是一种无法去除的烙印。
从个人角度,我并不完全赞同曹文轩,“阐释”自有“阐释”存在的道理,什么时候需要阐释,什么时候需要鉴赏,是由读者的身份和阅读目的来决定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鉴赏”呢?布鲁克斯主张的是基于文本的细读,把小说放置在文学而不是社会学的范畴来加以分析,重点放在人物、叙述、结构、场景、情节、细节。比如某个人物出场的顺序,为什么安排在这一刻而非下一刻?比如一段风景的描写对氛围的烘托有什么意义?比如有的小说中为什么会设计一个旁观者?
全书精选了51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别从小说的意图与要素,情节,人物性格,主题,小说与人生经验等各个维度进行讨论。
讨论部分便是作者对读者的引领,没有高屋建瓴的宏大主题,全部是基于文本的细致思考,或褒或贬,让我们看到一个小说的内部纹理,即便是耳熟能详的名家名篇,经作者庖丁解牛般的讨论,也能看到它谋篇布局中的不足或逻辑上的欠缺。
而且,每篇小说后面还配有思考题,非常有启发价值,难怪是大学的教材。遗憾的是,这个思考题并没有配备答案或者任何提示,这会让习惯于寻求标准答案的读者无所适从,以至于这部分的价值就难以发挥出来。
还是那句话,小说怎么读,是要文本的鉴赏,还是思想的阐释,取决于自己,并无高下之分。只是,这样一本《小说鉴赏》让人看到了阅读的另一个维度。
还是那句话,小说怎么读,是要文本的鉴赏,还是思想的阐释,取决于自己,并无高下之分。只是,这样一本《小说鉴赏》让人看到了阅读的另一个维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