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杰老师在中华书局推出新书后,我急切想读。然而,第一批读者给出的评论在网上引起了许多争论和负面评价,让我很意外,但也更加好奇。在五一假期中我读完了《三国人物风云录》,终于初步明白为什么有些网友会对宋杰老师的作品情有独钟。
三国历史故事实在是太普及了。《三国演义》加上各类历史研究者的筚路蓝缕,以及《易中天说三国》等历史科普节目的成功,让《三国志》中的历史真相逐渐为人所熟知。各类自媒体也在网络时代出现,给出他们的各种见解,不管受到赞美或批评,反正只要有流量就可以。
在这样的环境下,宋杰老师推出这样一本作品,无疑会嫌疑重重。许多人认为这本书“太浅”,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这本书出版前他们通过实体作品或者互联网了解了其中一部分内容。之前的宋杰老师写的两本书实在是太成功了,对比之下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失望”,认为宋杰老师这么有名,怎么会出一本这样“水”的书。众口难调已经成为事实,但是看完本书后我想为宋老师辩护。
很多网友都提到,这本书类似于“三国版的《世说新语》”。当然,《世说》为小说,在取材方面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但是,宋杰老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史料。汉末三国距离现在实在是太遥远,很多历史事件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订”,并纳入了很多民间传言或者传说。修史与直接讲故事不同,除了一些真正荒诞不经的段子之外,优秀的史学家可以通过比对一些原始材料,搞清哪些内容大体符合历史真相,而哪些内容只是江湖传闻。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长年累月的工作才能完成。
著名史学家顾诚老师在写完《明清之际人物传略》后提到,这些篇幅不足千字的小故事并不比长篇论文容易写,很多花费在史料甄别和考证上的工夫是无法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因此,不要单纯以篇幅来评判宋杰老师写的这些故事的价值。
另外,可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这么牛的人就是要搞“高大上”的课题研究,历史普及类读物留给年轻人练练手就好。这个论点其实颇有市场,但是教授们也需要带带本科生,提供起码的基础课程,这不是有口皆碑的科学和历史普及类书籍可以代替的。为了普及历史,这本书的发行方标明了“历史普及读物”,这并不会影响这本书的价值,但如何让更多的读者从书籍封面上了解书的定位,也是另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梁鹄、贾逵、张嶷、李邈、步骘、留赞等巾帼英雄的故事,很多是通过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释保存下来的;他们本身在三国历史上算不上名气很大的人物。即便是那些多次被广泛传颂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往往也会侧重于他们相对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曹丕气量狭窄、司马懿喜新厌旧、姜维重攻轻守。在人们熟悉的典故中,寻找和历史并不一致的故事,这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历史功底作为保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