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看到一个视频,是某个妈妈针对自己小宝宝情绪的。内容大概是,妈妈发现两岁的宝宝玩某个玩具的时候,玩具中的两个东西不能碰到一起,多次尝试后仍然达不到结果,宝宝便开始哭,砸玩具。这个妈妈发现这是因为玩具在宝宝多次尝试下达不到想要的结果而生气、烦躁。
妈妈首先跟孩子说“宝宝这是生气了呀”,随后抱抱孩子以示安抚,又说“这个太难啦,你刚两岁这是三岁的小朋友玩的。”几次之后,小宝宝会自己说“这个太难了,三岁小朋友会玩。”时间久了,小宝宝知道自己这是生气了,还会向大人寻求抱抱,安抚情绪。
视频的后半段,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如果生气了大人会说“不生气,气的是你自己”,长时间下来,自己生气的这种情绪被自己强行压制了,但本质上,自己还是很生气,只不过在压制的流程下,得到的结果是情绪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和排解,甚至更严重的是,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气了。
令我深思的是,这个视频突然让我觉得认识自己的情绪是多么重要。这几天遇到了这本书。不过说实话,我从网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教我画画的,我正好想写写画画,于是便入手了。但拿到手,豁~实不相瞒,还真是教我画画的,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画画,而是把绘画与心理结合起来,涂涂画画,表达出自己的心理情绪。
刚开始我还怕自己零基础绘画功底能不能把这本书利用起来,但实际上开始之后,发现自己想多了,有没有绘画基础都“阅读与行动无障碍”。作者在书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不必担心,先拿起笔再说之后的事情吧!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明显的目标: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情绪充满整个生活,时时刻刻我们都会有情绪产生,平静也是一种情绪,我们可以认识情绪并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我们的情绪,这是一种稀缺能力。
我们有时候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们的真实情绪,这种想法往往会产生一种负面的影响:压制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不够坦诚了。如果是积极的情绪,可能只是没有产生正向传递,如果是负面情绪呢?一旦发现自己情况不对,及时拯救自己才是关键,而发现,是重要前提。
经常听到“精神内耗”、“抑郁”、“狂躁”、“焦虑“这些词,心理压力真的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上一辈人要大很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