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不受欢迎的人?他们好像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表现出缺乏社会常识,无法分辨认真和开玩笑的边界。最近,我读了《创伤30讲》一书,作者施琪嘉老师认为,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的养育者没有告诉他们如何与人交往的技巧,从而导致缺乏这种能力。根据创伤理论,因为没有被教过,而导致缺乏某种技能,也是创伤的一种表现。
施琪嘉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兼医学博士,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案例经验。他在书中提到,当一个人遭受到重大创伤后,我们应该采取给予“简单的、母亲般的、原始的,并有着躯体上、生理上满足的关心”。例如,拥抱他们、温柔地唠家常、做饭、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和享受生活。
如果创伤处理得不好,有些人再次碰到类似情况时,会陷入无意识的重复性反应模式,这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但是,我们发现,不是每个人都会形成创伤性结果。这是因为人类本身拥有创伤的自愈能力。一个人遭受创伤后,我们可以对受伤的内在小孩说:“你是值得活下来的;你是一个特别有价值的人;这个世界始终有人爱你,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一切都不是你的错。”这样,就会逐步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内在小孩,他会认为:“我是有人陪的,我是有人爱的,爱我的人是不会离开我的。”
正如施老师所说,“每一个遭受过创伤的人,内心都有着某种神奇力量的召唤。创伤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心神奇力量的复活。”所以,受过伤的人,不仅能把创伤变成经验,还能把它变成动力。
著名的精神分析领域先驱弗洛伊德小时候,他的父亲曾经说过:“这个孩子将来一辈子,都没有出息。”但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出息,他一辈子都在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开创了心理学一片新地图,完成了创伤的升华。《创伤30讲》一书里,施琪嘉老师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讲述得通俗易懂。他用流畅的文字,带给我一场创伤疗愈之旅,让我体会到一种温情,在人与人之间流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