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本大部头,对非法学相关人士来说阅读可能稍微有些吃力。即使在尽力剖析语句结构和段落逻辑后,读者也只能略窥一二。然而,书中围绕张教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案例的条例拆解,对刑法中各种细分话题进行了详细解释说明。读者大致能够有所体会:
1.在认定责任的同时,需要准确区分行为。只有通过断定动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我们才能从复杂的具体情况中找到较强的逻辑推论。比如在设计财产侵占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财产的真正归属,同时对侵占有较为清晰的认定。换而言之,针对具体情况,需要围绕事件的本质,不要为了和具体条款对应而对事件进行简化。
2.法制本身是一个完善的系统,现有的各种体质都会结合意识形态进行界面划分。书中围绕中国的具体法规和详细情况进行了梳理,但是能看到张教授对日本和德国的法规也非常熟悉。虽然不能断定张教授对各种法规形态的倾向性,但是在各个环节分析的过程中,张教授也介绍了各种法规形态的出发点和优劣势。这种横向对比也是值得读者拓展思考的内容。
3.从法家体系在秦国的奠基基础开始,依法治国可以说是承袭深渊的一种管理模式。在愈发复杂的社会形态以及各种新生事物迅速发展的当代,也许我们需要对法律进行更新,深化,拆解,才能对本质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具体的案例和分析逻辑已经印象不深了,以上为通读本书后的大致三点体验。在过去十多年的建筑设计工作中,我也对国家规范的灰空间有了较为具体的体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规范的分析与理解有时甚至决定了特定项目是否成立的基本。每当遇到类似情况,除了对设计老总的经验和理解感到敬佩之外,我也产生过对文字叙述信息的无力感的感慨。文字交流的信息,可以唯美,可以充满想象,这也是汉语文字系统的美感所在。然而,在特定应用场合下,非常有必要对要传递的信息进行准确化处理。或许法律法规无法涵盖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在发现空白之后,及时进行更新与说明。相信在保证框架和主体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打补丁的模式对框架进行完善,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动态的管理系统。
以上为对本书阅读的整体感受。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本书可以让非专业人士对刑法进行详细理解。我们也希望会有更多读者对本书产生兴趣,本书推荐度和评分类似,相信在特定环境下会启迪读者进行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