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空的距离在记忆中消失,当红尘中的虚荣化为了尘烟,我们品读经典,为的不只是在凡尘俗世中求得一片清净的空间,而是让我们的心灵重回它应有的样子。
这些年看过了太多被捧成经典的作品,看过太多自诩经典的披着旧衣裳的新作品,也看过太多在互相蓷崇中逐渐迷失自我的本应能成为经典的人和作品。
如今再读这本先生的杂文集,瞬间找到了经典作品本应该有的样子,几多唏嘘几多感慨,重新整理书架,把先生的作品放到他应该在的位置,心里踏实了许多。
对于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和文坛地位,可以肯定的说,任何一个中学生都能比我了解和清楚的多,也是这么多年走出校门的一个遗憾,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只留下了后者,无可非议这是我们的立身之道,但我们曾经学到的知识此刻看来显得弥足珍贵,不得不说我们曾经都是学富五车的人,只是当时根本没有理解这个词的能力。
说起这个称呼也挺有意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前辈或是对自己有提携和帮助的人称呼老师,于是铺天盖地的几乎人人为师,其实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征,起码反映了在我们或多或少的有了一点自谦的意思,放低身份,给他人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有点文明古国的风范了。
但是先生这个词用到的就不多了,起码是要在学术界或是校园里才有的一种尊称,被称为先生的也大多是德高望重的前辈,称呼先生者在表达对对方的敬仰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自省。
而我们在称呼鲁迅为先生时似乎就成为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了,似乎本就应该如此,没有自谦也没有心理负担,感觉这么称呼就是对的,这大概是因为我们曾经如此深刻的学习了先生的文章,并从他身上理解了很多曾经和现在应该有却一直未能拥有的品质的缘由吧,受人一字便为师,我们的师可以是教会我们生存之道的师,也可以是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师。
说到这本书,更像是先生将自己多年的思考过程慢慢展现给我们看,杂文比之小说更像是一柄利剑,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编排,也没有剧情和人物关系的制衡,可以直抒胸臆,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直接表达出来,就像在与我们聊天一样,谈天说地交流思想,有什么能比得上与一位智者攀谈呢。
@丁玥读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