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前半部分未引起我内心的强烈共鸣,但后半部分却丰富多彩,超出了我的预期,却也合乎情理。在读完小说后,我才真正领悟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故事的开端解释了哈罗德长途徒步旅行的原因——一封来自奎妮的信。这封信突然改变了哈罗德的生活状态和思考方式,让他不假思索地踏上了长途徒步之旅。
前半部分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猜想奎妮是哈罗德的好友、初恋情人还是最亲密的知己?
小说的后半部分越来越引人入胜,我渐渐明白为什么这部作品备受欢迎。作者没有一开始就揭示出戴维在剑桥大学毕业后不久便自杀的事实,而是在故事的铺垫中将戴维的影子融合到哈罗德和莫琳夫妇的生活中。出人意料的是,我一度认为戴维并未去世,只是和家人分开生活,直到文章接近末尾才揭晓真相。这种描写方式真的很棒,引人入胜。哈罗德的脑海中经常浮现戴维的身影,甚至曾在大街上看到戴维,一度想要与儿子相认。在哈罗德开始徒步旅行后,莫琳也多次与戴维相对话,包括去医院看医生那一刻,我仍然认为戴维只是离家独自生活。这种写作手法真的非常巧妙,将哈罗德夫妇多年内心深处的悲伤和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种阴霾和沉重的氛围下,哈罗德夫妇的生活变得爱不起、恨不起。
这种氛围的描绘,让他们走出庇护所去朝圣这场旅程后的变化更加突出。那趟徒步旅行去看望肝癌晚期的朋友,无疑是一场“独自的朝圣”。尽管沿途有许多人同行,但最终还是只有一个人踏上了平凡却不寻常的征程。这使我感觉到人生的悲凉和孤独。无论身边有多少朋友,周围有多么喧嚣热闹,我们还是孤独的。这次旅行强调了一个人的价值,使哈罗德在旅途中勇敢地面对自己潜在的爱和善良,激活了他的灵魂并将其传递给了更多的人。途中,哈罗德的感情生活得到了新生,他的精神力量感染和改变了许多人,让他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
读到最后,我觉得作者交代奎妮在去世前能否见到哈罗德的情节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奎妮去世前的情景出乎我意料,却合情合理。她和哈罗德的友谊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情感的鼓舞和力量。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拥有一个知心的朋友便足矣,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遇到这样的朋友。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写了些什么,也许这就是我突发奇想的结果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