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它会是什么形态?又会如何看待我们的地球人类文明?如果宇宙其他存在能发声,那么对于他们而言,我们又算是什么?宇宙视角下的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关于宇宙,我们总是有很多猜测。那么,对于宇宙来讲,地球和人类也是同样复杂的。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以宇宙为视角,写下了他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并将此书命名为《星际信使:宇宙视角下的人类文明》。
在书中,他聚焦美国20世纪发展观察到的现象,以科学与社会作为开场,以生命与死亡收尾,探讨了真与美、探索与发现、地球与月亮、冲突与解决方案等10个议题。站在人类自身,我们为自己的利益和存在意义说话。而站在宇宙视角下看现象、看发展,“能迫使我们人类暂停并反思生命的意义,以及维持生命的价值”,让我们重新思考文明的未来发展趋势。宇宙是一个“杀戮机器”,星系间的融合、分离,不同星体间的撞击,这些过程中所释放出巨大能量冲击,就是宇宙的“杀人手段”,哪怕是太阳最终也逃不出这个下场。“地球只是一粒微尘,孤立于一个广阔而丰富的宇宙中”,是银河系的一个小小的行星。地球符合生命出现的条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终于有了智慧物种的出现。而智人历经磨难,发展出了人类社会。与宇宙相比,地球也是一个“杀人机器”,区域气候变化、火山、龙卷风、地震、海啸、疾病、虫害等环境攻击,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加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地球带来的种种生态破坏之举,进一步加深了地球的“杀伤力”。好奇心驱使人类进步,科技探测和理解自然界行为、促进文明的进步,法律和秩序维持人类社会的正常、有序发展。科技的力量让我们见识到更广阔的的天地。比如1968年12月,在阿波罗8号上的威廉·安德斯以月球视角拍摄了地球,人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思考地球。1969年7月,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行为难免对生态造成了影响。世界各国开始通过法律来规范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和破坏性农药的使用,如美国《清洁空气法案》、《濒危物种保护法》、《古物法》。一些负责保护自然资源和防止过度捕捞的新机构随之出现,如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环境保护局、无国界医生组织等。人类生态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可惜的是,为了利益而罔顾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家不曾消失,生态破坏和污染事件还是会时有发生,比如1969年美国原油泄漏事件、北太平洋垃圾环流、阿尔伯达焦油砂。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认为,“政治家们会把对立立场时时记在心上,而探险家的世界观却能超越国家的冲突”。正是因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尽相同,对待周围发生一切持有不同的理解,追求的利益不一致,才会造成种种分歧。解决分歧的对策有很多,最根本的方式还是思想上达成统一。毕竟,“地球只有一个”,而我们的生命不过百余年。如果因为短期的发展而忽视长期的利益,无疑是非常愚蠢的。尼尔·德格拉斯·泰森深信,“我们不断向上探索的原始冲动肯定比不断互相残杀的原始冲动更大”。在面对全球性灾难面前,放下冲突、共渡难关才是最好的方式,新冠疫情给我们很好地上了一课。回顾人类发展,保持谦卑之心,敬畏未知,敬畏宇宙。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