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从哪里看到的这本书,虽然是今天上午刚刚看到的,但是晚上已经忘记了。刚一读便被深深吸引。作者所描绘的“远行”我也非常向往。而在贝加尔湖畔的森林中“隐居”六个月,可能是我这辈子也无法完成的事情。所以只能借作者之笔来领略这样的隐居生活了。
作者的生活在我看来与徐云有几分类似,都是在孤独之中找寻自我的旅程。不同的是,徐云一直在路上,而作者则是“扎根”深山老林的小木屋,只在这片森林中进行一些活动。
本书的时间是2010年,是一个人类已经迈入现代化的年份,并不久远。但作者行文总让我觉得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至少是苏联还未解体时候的事。不知道是翻译口吻的问题还是作者语言风格的问题,我在看到“加拿大鹅”这一词的时候才恍然得知是新近的作品。
能进行作者为期六个月在原始森林的隐居,一定是需要巨大财力的。不是一拍脑袋“我想去森林里隐居”就能办得到的。先不说前期采购物资需要花费多少,就说在积雪覆盖的原始森林里生存,最好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至少在户外这个圈子里最好做到大家都知道你的这个水平,不然出去了举目无亲,什么时候死在森林里都没人知道,也没人帮得上忙。作者显然就是这样这样一位“精英阶级”,他自己也写到:“隐修论是一种精英主义”。看似“穷困潦倒”的生活的背后,需要大量金钱和人力的维持。就像日本茶道一样,虽然主张“侘寂”,但是一个搪瓷茶碗卖你三百块。我等平民阶级,只适合在“文明社会”里旅行。所到之处很容易便会获得补给,不用支付高昂的额外人力费用,也不用为从冬眠中苏醒的熊站在自己家门口而感到心惊胆战。
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贝加尔湖畔的森林景色,从严冬到夏日。同时也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他的内心世界和读书之中的所思所感。我没看过“瓦尔登湖”,但是此书被誉为“当代的瓦尔登湖”,是值得一看的。邂逅此书,有一种久未有过的欣喜感。作者的很多思想我都会产生共鸣,而作者过着的这种“隐居生活”也是我虽向往却只能踮脚巴望的,真的把我放到那种环境下恐怕不出半天我就冻死了。假如有财力支持,我想我也是不会去西伯利亚严冬的森林里隐居的,哪怕景色再好。
以下是摘抄,可以跳过了,但是建议看下,写的真的非常好。更建议去读读全书,作者的描写令人身临其境。今天本来就冷,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后更冷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