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奶奶家厨房总会摆着好几个坛子。里面泡着胡萝卜、荞头、刀豆、姜芽、蒜心、莲藕、蒜头、辣椒、青辣椒、红辣椒、和豆角。我们管它们叫酸坛酸。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拿来炒菜。
每次我们姐妹几个要从坛子里掏酸,奶奶都会追在身后,紧张兮兮的说:“我来,我来,你们别把我的酸坛毁了。”
据说制作酸坛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成。比如我妈,她制作的酸坛总会长毛,最后连坛带酸都得扔掉。
酸嘢这东西,闻起来臭臭的,但吃到嘴里,却让人停不下来。和臭豆腐给人的感觉相似。
奶奶的酸坛酸,到我们这一代已经失传了。我们这一代也只会在过年过节的前一晚,做大盆酸。大盆酸的保留时间不宜过长。主要是为了在大鱼大肉吃多了的情况下解腻,助消化。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发酵即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布依族人在嫁女儿时,会陪嫁一根宅子里的大梁,象征着娘家给女儿撑腰。此外,还会送一坛酸汤或者“老酸”给女儿,旨在把祖上的味道传承下去。“酸”既是嫁妆,也是人情的纽带。
发酵是和乡土紧密联结的技术。人类发展发酵技术的起因,是过去我们没有长时间贮存事物的方法。
发酵食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把菌种分享给别人,而非售卖。
本书以“发酵”探寻城市与在地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