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夫妻终日争吵却又不愿分手?为什么病人对医生百分之百满意,却又不积极配合治疗?为什么不停地向别人抱怨,却又不采纳对方的建议?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似乎有时候看起来不近人情,背后的玄机到底是什么?《人间游戏》这本书,从理论层面剖析了人们的某些“闹脾气”,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作者艾瑞克·伯恩是美国精神科医生,人际沟通分析学(简称TA)创始人。人际沟通分析学已成为牛津大学的学分课程,并在全世界66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专业协会或研究院,在心理治疗、教育、管理等工作领域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伯恩以各种场景和具体游戏为主体,分门别类地讲了影响人们婚姻、家庭以及事业的心理阻力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沟通背后的玄机。
01 影响沟通的缘由是什么?
伯恩认为,人们的行为变化往往伴随着感受的转变,一组行为模式对应一种心理状态,并且前后不一致,这些变化和差异产生了“自我状态”。
一个人的自我状态分为3类:1.类似于父母式人物的自我状态,简称父母自我状态;2.自主而直接地对现实客观评价的自我状态,简称成人自我状态;3.成型于儿童早期,代表过往遗迹仍然活跃的自我状态,简称儿童自我状态。
这3种自我状态彼此分离,是因为它们差别很大。但每个个体都会出现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并且个体可以从一种自我状态转换到另一种,只是转换的难易程度不同。
当两个人开始沟通时,一方说话引起交互刺激,对方回应称为交互反应,这种交互作用都来自参与者的成人自我状态。沟通的第一条原则是,只要交互作用是互补的,沟通就会顺利进行,这叫互补沟通。
比如,医生要手术刀,护士将手术刀准确地递给医生。这是成人自我-成人自我之间互补沟通。发烧的孩子想喝水,关爱的母亲就端来了水。这是儿童自我-父母自我之间的互补沟通。
当发生交错的交互作用时,沟通就会中断。比如,当沟通发起者问:“也许我们应该弄清楚你最近喝酒越来越多”,恰当的反应是成人自我-成人自我——“大概是吧。我也很想知道!”但是,反应者勃然大怒,“你总是批评我,你像我父亲一样!”则是儿童自我-父母自我之间的反应,沟通矢量交叉了,这叫交错沟通,沟通则中断。在这种情况下,成人自我关于饮酒的问题被搁置,直到矢量可以重新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