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一直以来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病的时候医生告诉我们“除了按时吃药,还要做到饮食清淡”;减肥的时候,教练告诉我们“要管住嘴,迈开腿,多吃蛋白质,少吃脂肪”,为了适应社会健康需求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中还出现了营养师的职业。如今,“吃什么”也成了一门学问。
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大概有五十多种,一旦长时间营养不足或者营养不均衡就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通风、癌症等病症的出现。平衡饮食则是通过改善饮食的搭配让我们的身体获得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为了吃得更健康,我们会找专门营养师的帮助或者通过查看营养书自己搭配饮食,总之这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而跟我们有着亲属关系的“狒狒”却能凭借本能为自己安排合理的饮食。
两位昆虫学家大卫·劳本海默和史蒂芬·J.辛普森对此也是充满疑问,解答这个问题两人通过观察动物的饮食写了一本叫做《动物为什么吃不胖?》的书,他们从牛津大学的实验室、南非开普敦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再去往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热带雨林的加里曼丹岛,通过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动物进食故事,寻找到了生物营养问题的终极答案。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们动物为什么吃不胖,也引导了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自己的天性寻找营养均衡的饮食。
01.比起碳水,动物们好像更喜欢蛋白质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一直是我们及整个动物界所需的重要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包括米饭、面食、面包等,它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维持身体机能所需的能量,还能构成细胞和组织,最重要的是它有解毒和保护肝脏的作用。蛋白质主要是来自我们饮食中的肉、蛋、奶,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不仅能够提供能量,还能构成各种酶,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为了测量两种动物对哪种元素的需求更高,两位昆虫学家进行了一次蝗虫实验,他们为蝗虫准备了两种食物,一种是“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一种是“低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研究统计、两人发现高蛋白的食物更受欢迎,但是碳水化合物也不可或缺。
“低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组的蝗虫为了获取更多蛋白质,不得不一直进食,最终摄入了大量碳水化合物,出现了肥胖的问题,发育也随之停滞;“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组的昆虫却因为吃不饱,无法蜕皮变成昆虫。
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对于蝗虫一族来说,高蛋白的食物的最美好的,但是为了更好地存活也要时不时补充碳水化合物,这也就启发了我们如果想要减肥,千万不能只吃肉,不吃碳水化合物,否则我们的身体一定会出现问题。
02.为什么吃得越少,反而越胖
从出生到老年,我们的身体一直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而且对蛋白质的需求也会随着生活方式和其他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蛋白质摄入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正常的目标摄入蛋白质,加上锻炼就可以轻易控制自己的体重,但是有时人们却希望在短时间内降低体重。“2年的时间长了20斤肉,人们却希望在2个月内减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只能吃得越来越少。
也许一开始确实有成效,通过控制吃,人们能够减个三四斤,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人们越来越饿,为了补足自己身体的能量,人们开始暴饮暴食。进食量的不断增加,不仅让我们的体重迅速飙升,也让原本是燃烧葡萄糖的胰岛素出现了错觉,而身体组织也会对胰岛素的灵敏度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现象。
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和胰岛素抵抗现象的普遍,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得到了提升,而蛋白质需求的增加又导致摄入的卡路里总量不断增加,人们陷入了肥胖的恶性循环。
03.如何像动物一样进食
动物们出于本能的需求在搭配饮食时会考虑营养均衡,我们如何向动物学习呢?首先我们需要估计自己蛋白质的需求目标值,然后根据所需选择食物,其次我们要减少使用过度加工的食品,而是多吃一些天然的食物;最后我们不要过于沉迷计算卡路里——只要采用正确的饮食方法,我们的蛋白质就会帮助我们控制好总热量。
对于食物,我们不仅应该知道吃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才能吃好,应该让享受健康美味的食物成为我们的习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