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文章报道,克瑙斯高的《我的奋斗》系列自传体小说在第三部上做得相当克制。前两卷书毫不保留地真实记录了作者周围发生的故事,导致他在挪威国内受到了批判。许多朋友和亲属反对他实名记录他们的故事。或许是受到了巨大压力,所以作者在第三部小说里记述的是几十年前的童年时期,距离写作年份更久远。这本书对现实世界中人物可能造成的伤害要比前两本小得多了。
尽管作者和我年纪相差廿载,但书中的童年记忆让我感同身受。在前“手机时代”,很多男孩更愿意去冒险。书中对作者小时候的“勇敢者游戏”描写得细致入微,甚至有时让人觉得无聊,比如偷偷出去跑到山里在树丛林里点一把火,或者去野外涉水,及至做出一些低俗的恶作剧……
书中有一件回忆让我感同身受:作者小时候被一只狗咬伤后,多年以后仍然记得那只牧羊犬的咆哮、黄色眼睛和尖獠牙。作者说从发生那件事情后,“一看见那牧羊犬,就会感到一股恐惧传遍全身。”我也记得曾被一只逃脱出厂房铁笼的狼狗咬伤,最清楚的不是疼痛感,而是那只高大的黑色狼狗身上铁链哗啦啦的撞击声。自此以后,我听到金属撞击的声音就会下意识地想要躲避。
但是,一位已值不惑之年的男士对童年所作出的回忆有多少是真实的?作者在书中也做了他的思考:
“记忆不是人的生命中一个可靠的度量尺度。不仅仅是因为记忆并不能代表真实。决定记忆正确或谬误地呈现事件的,并不是真实,而是记忆自身的利益。”
哪怕作者自己不愿意说谎,一旦把头脑中的画面诉诸于文字,曾经的真实就开始失真。或许书中所体现出更多的,是童年生活留给他的感觉和无法磨灭的吉光片羽。最难忘的部分往往就是给作者造成最深伤害的部分。这本书所呈现出来的更多主题是和他的父亲有关。
作者在书中记忆中小时候的爸爸是控制欲极强的一个人,家庭生活环境逼仄。还在学生时代就想过自杀来让父亲难过,以此来完成对父亲的报复。这颇有些卡夫卡式的想法体现出他们不对等的父子关系。正因为经历了很多类似侮辱般的感受,所以才让作者变成了一个爱哭鬼,在这套书的第一、二部里哭得很多,尽管他早已成家生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本书里,作者写他从小就疯狂迷恋阅读,能敏感地捕捉到他人微妙的情绪变化,以及很早便转向宗教等。这些转向精神层面和心里内在的行为,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来疗愈自己脆弱又敏感的童年内心,只不过当时的作者还没有发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