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蒋勋的《孤独六讲》,我对其感触并未像一些网上书评所说的那么深。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本书强调的是文艺逼的天选鸡汤文案库,再加上一个独坐窗前读书喝茶的昏暗午后的画面,总感觉有些模式化。“当我拥抱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的情欲仅仅是无可奈何的占有。”这句话倒是让人非常感慨,但这并不足以让我凝思良久。(被作者的艺术家身份所造成的印象吧。)值得一提的是,《孤独六讲》在跑题方面与《无用的美好》有相似之处。只能说,欣赏这本书的人需要对晦涩的文艺的处理有一定的过人之处。
尽管我有这样的看法,但我并不认为孤独是一个高大上、牛逼哄哄的词汇。孤独只是一种状态而已,没有什么高贵之处。我想表达的是,在享受孤独过程中,我们需要拥有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和稳健、健康的自我人格。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美的本质在于孤独,即享受孤独是人们生存之上的更高雅的追求,也是要过一种“美”的生活的必要条件。不过,我逐渐认识到这本书是在2009年写成的。现在社交媒体让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虚化,高速的历史进程也使得我们之间变得更加疏远。因此,人们常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空虚。”其实空虚也是孤独的另一种表现。因此,不可避免地,孤独变成了当今社会中的一种命题,那些无法面对孤独的人便难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我认为我们不必太过在意是否能享受孤独,只要我们逐渐拥有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和稳健、健康的自我人格,这些问题就能自然地被解决了。
蒋勋曾说孤独是饱满的,是与自然对话的过程。我对此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我同意的是“与自然对话”,例如余秋雨在《沙湾隐泉》中描述的一个住在沙漠弯泉旁的老尼。老尼独自守在此处的原因,在于她享受听着风沙呼啸过了一晚上的陋室,第二天仍可以借着清澈的泉水将耳中的尘埃洗净。这是她的饱满。但我不同意蒋勋说孤独是饱满的,而寂寞则是发慌的。这两个词本质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这只能算是文艺文学爱好者更深层次的诠释和解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