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蓬勃旺盛的而不是幸福或成功的人生,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想象力。 如H.D.在《让我活下去》中所写的“向着传统观念迎面痛击”真正好比踩着“岌岌可危的细长钢丝”。 书中这几位女性的人生都经历过充满矛盾甚至是深刻痛苦的阶段,可当她们的人生画卷徐徐铺展在我的面前,使我感动的是她们锻造全新生活模式的决心。 这些生活也许各有不同,它们复杂、多样,有时甚至具有危险性,但都立足于对人格独立性的追求和对知识深沉的热爱。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 9.7 [英]弗朗西斯卡·韦德/2023/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战火下的伦敦、五位女房客和自由先声》[英]弗朗西斯卡·韦德著林曳译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正如简·哈里森在1913年所写,“许多人的脑海里至今仍残存着偏见,他们认为女性适宜学习的知识仅限于某些特定的方面……女性的领域是去感受,因此最好不要学习知识”。 本书中的女性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形式的知识,如关于历史和文学的知识,关于广阔世界的知识,以及并不更简单的对于自我的觉知。她们通过接受教育、旅行、友谊、工作以及装饰家园,不约而同地开拓“女性领域”。 她们不懈地追寻充实的人生路径,在二十世纪引发着深刻的回响。直到今天,“两者兼得”的难题仍然挂在我们嘴边,个人成就和情感满足两者兼得的理想状态依然可望而不可即。 女性仍然焦虑地谈论着如何才能平衡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谈论着拒绝遵循永无止歇的人生规训所需付出的代价,这些忧虑与一个世纪以前并没有分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内容都讲述了同一个故事,那就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故事,也是伍尔夫在回忆录中呈现的故事:一场希望被尊重对待的斗争、搬到新地方的行动、对传统叙事之外的生活方式的追寻。 在很多方面,我在本书中讲述的故事属于一个大团体,这个团体不仅限于布卢姆斯伯里女性,还包括历史上和当今时代的女性,包括地理范围上更广阔的世界的女性。 本书五位女性绝不是主流价值观意义上的完美楷模,但当我追寻她们生命的足迹,她们让我明白过去的经验如何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下:情感和经验跨越时间和地点散播回响,我们从而确认彼此同属于一个团体。 在对比这些不同的人生时,我为那些微小的时刻而动容,她们都曾从其他女性—其中包括本书中的其他女性——身上默默地汲取力量。例如,1920年当阿诺德·本尼特和德斯蒙德·麦卡锡提出女性在智力上逊于男性时,愤愤不平的伍尔夫写信给《新政治家周刊》,用简·哈里森的名字作为反驳依据。 在这些女性之间守望相助的联结时刻,最令我喜悦的莫过于我在研究中机缘巧合下发现的一场短暂的相遇。我在剑桥大学图书馆看见艾琳·鲍尔在地址簿上写下多萝西·L.塞耶斯的名字,但我想象不出两人的轨迹如何发生了交叠。 大西洋彼岸,伊利诺伊州,在惠顿学院档案馆保存的塞耶斯相关文件中,我发现了她们的来往信件。 两人应该结识于1938年5月牛津大学的一场聚会。塞耶斯当时正在为一出关于基督降生的现实主义戏剧《注定降生的他》查找资料,两人谈论起罗马统治下巴勒斯坦文学作品的贫瘠。 两天后,鲍尔给塞耶斯寄去一个包裹,提醒她关注一本“在我看来正是你想要的”书即将出版,同时推荐了其他几本历史书,还借给塞耶斯一本自己的珍藏:弗拉基米尔·G.西姆柯维奇(VladimirG.Simkhovitch)的《走近基督》(TowardtheUnderstandingofJesus)。 信的最后一句证明两位志趣相投的女性学者已辨认出彼此:“认识你很高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