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一部世界史》是一本高度凝练的小书,正文只有110页还配有插图。本书从城市的起源、定址、衰落与发展、首都、文化、殖民化与革命、工业时代、破坏与重建、1950年后的现代城市等各个切面,完整的梳理了一遍,连理论也写得极具趣味。
首先,本书开篇介绍了城市的萌生阶段。虽然城市遍及世界各个独立角落,但大部分城市都是在公元前4000年中期萌芽成长起来的。学者们将城市与乡村、部落区分开来,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以及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即“城市必须是相对紧凑与庞大的”。
接下来,本书介绍了城市的不同功能。城市的功能不同,有的成为政治性的首都,有的则承担了贸易、商业、工业、宗教、文化等其他功能。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在城市萌芽之初,城市被看做一团模糊的、无甚边界的人口聚集群体,城市的关键词是“聚而不限”。接下来,城市慢慢有了内和外的概念,竖立起了城墙,继而有了守卫者和首领,这时城市的关键词就是“内外有别”。随着城市的成熟,城市规划的概念逐渐出现,开始出现我们如今相对更熟悉的城市功能划分以及在历史地图、城市规划图上看到的小格子。这时城市的关键词是“纪律与秩序”。接下来,所有伟大或普通城市都在这些纪律与秩序的格子中开始填写自己的意志。
本书还提到了历史上城市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在19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各大城市的人口暴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新的问题。繁荣的城市突然被两次世界大战按下了停止键,城市经历了破坏与重建,1914——1960这段时期是城市最为动荡的期间之一。城市撤去了看得见的城墙,但是心里的城郭在不在,不可知。兴衰罔替,人、城市、历史总归都在周期内。
(注:对排版进行了改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