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绪、会思考的人。”我认为,这段话很好地描述了一个人与书的关系。
在学生时代,我们读书是为了考试、升学,或者为了摆脱困住我们的环境;步入社会之后,我们读书则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头脑,不断在书中寻找真正的自己。因此,我们很想读书,也有很强烈的读书欲望,但总是被很多事情所阻碍。
其实,读书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跟着别人读,读别人认为的经典,听别人读完书的感悟,看别人读完书有什么行动。慢慢地,你也会喜欢上读书。显然,《角谷的藏书架:100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
作者角谷美智子在文学评论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她下笔犀利,既不会对文学大咖一味地谄媚,也不吝啬给与新人作家帮助,因此作家们谈起自己的作品被角谷评论时会这样说:“我被角谷了。”不知为何,我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和虔诚。
她也曾是《纽约时报》的首席书评人,从1983年开始撰写评论,直到2017年离开。执行主编迪恩·巴奎特说:“她引领了一个国家的文学生活。”由此可见,角谷文字中的魅力和力量。
《角谷的藏书架》从书名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里涵盖了作者所认为值得反复阅读的100本经典之书,可以算得上是她的私人书单。
因为,在这份书单中我发现了三个点:
01各种不同类型的书。有回忆录、小说、诗集等,不是一板一眼的分类,而是很随意的排列着。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洒脱性格。当然,这种设定对我们因为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不同类型、风格的书。就像我很少读传记类的书,因为总觉得这类书很枯燥。但书中却有很多这个类型的书,如《拳王阿里自传》、《经历:回忆录》等,不仅扩大了我的阅读面,也增加了我对这类书的兴趣。同时,也摆脱了对这类书的厌恶感。
02内容概括极其精简。读书最大的障碍就是读不进去,产生这种原因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内容太生涩难懂,另外一个是内容太多,感觉自己怎么读也读不完。我一直想读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在这本书中,它只有短短4页,而且还没写满;而前几天,朋友说没读明白的《百年孤独》,在这本书中,它也只有两页半的内容。对于书中的任何一章,你都不用害怕,因为它只有很少的内容需要去阅读,相当于是精华中的精华,干货中的干货。
03超凡的阅读量。在翻开目录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很多连名字都没听过的书,而在每一篇的文字中,还有更多。让我更加惊讶的是,一本书引出了另一本书,一个作家把你介绍给了另一个作家。这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是很难支撑的。
走出“书”适区很重要。如果在翻开目录那一刻,你发现自己读过的书占了很大的比重,那么你可以看看角谷的评论,看看她读到的,你有没有了解到、有没有想过?看看她帮你引出了哪些书,把这当作是一次读书交流会,两个爱书之人的隔空畅谈。
如果在翻开目录那一刻,你发现大部分的书,都是你没看过的,那么恭喜你,你可以一次性看到很多舒适圈外的书,可以拓宽自己的阅读面,看看那些你不擅长的领域里有什么,了解一下你没读过的书、很陌生的作家……
任何事都没有绝对完美的。就像读完《角谷的藏书架》一样,我有一点小遗憾:可能是因为涵盖了很多本书,所以每一本书的内容都好像冰山一角,有一种“点到为止”的感觉,让人意犹未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又觉得这样也对,不是帮你把所有书都读完,而是告诉你,这本书有成长意义、那本书值得借鉴……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下,让你明白“原来有这么多好书在等着我去读”,然后下定决心开始读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