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四书”之一,从古至今被无数人奉为圭臬,其普世文化与价值观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从未过时。南宋学者朱熹有言:读《论语》而定其根本。它蕴含的价值观是事物的根源,是值得一个人一生为之学习的精神,也是值得一生品味的书籍。全书共20篇,寥寥万余字,却写尽了伦理、道德、教育、政治等多方多面,其中的哲理性更令人受益无穷。
学而篇第一则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说明学习后并经常复习是令人愉悦的事情。开篇之言对每个人一生的学习都有指导作用。知识是死的,从不会改变,但知识也是活的,不同时段的学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为政篇里孔子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概念,不同生命时段应有其不同的认知和行为,才是不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最好证明。
通读《论语》,最多提到的是“君子”的概念。孔子以诸多篇幅写出了自己以及当下环境对“君子”的秉性的要求。他说:君子坦荡荡,君子周而不比,君子怀德,君子不器,君子喻于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对君子的定位是高尚而理想中的,他呼吁着人们学习君子的品行,成为真正道德意义上的完人。大道至简,他笔下的君子不是迂腐的读书人,而是每个人都该追求和向往的理想中的人生目标。在追求理想与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记对自身品德修养的要求。只有这样,追求的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更有意义。
《论语》是人类发展史中的瑰宝。它以精辟的箴言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值得每个人一生阅读之书。在今天快餐文化充斥的新媒体阅读下,传统文化看似已失去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快餐文化终被淘汰,而传统文化永远坚守在中原文明的土壤上,已成大树参天。
传统文化是精神纽带、思想道德基础、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民族自信源于五千年历史文明,更根源于这五千年历史文明中的文化自信。无论是几百年还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地位都已深深扎根于民族之壤,伴随着中华民族,同不可预知的未来一道前行。
我们学习着《论语》的普世观,赏析着《诗经》的优雅,阅读着《大学》的德行教育……传统文化早已注入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的未来与个人的品行做出了良好的规划。箴言点点滴滴,其中必有真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