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铁生的成长之路 1974年,为了维持生计,史铁生在北新桥街道工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但这份工作没有提供公费医疗或者劳保。他在那里的工作是给仿古家具上画山水和花鸟,有时还画彩蛋。尽管每月工资是30元,但由于他希望有更多时间看书和写作,所以他每天只工作半天,一个月下来只能领到15元。他一共做了这份工作7年。然而第二年,史铁生得了严重的肾病,医生只能保留下他的左肾,由于体力的原因,他不得不辞去街道工厂的临时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写作。
2. 史铁生战胜疾病的奋斗 1979年,史铁生因为下肢麻痹和肾功能严重受损,需要做漏尿手术。随后,他由于肌肉萎缩、血液循环受阻以及长时间的坐压,导致褥疮发作,而且有败血症的风险。1986年,他又因为前列腺引发的疼痛不得不停止写作,整天卧床。冬天,他的没有知觉的腿非常容易被寒冷冻伤,甚至可能出现坏死。夏天,他只能依靠上身排出热量,因此经常额头上长痱子。尽管身体状况极差,但史铁生依然创作出了许多成功的作品。
在这样的环境中,1980年,他创作的小说《我们的角落》被田壮壮改编成了电视剧,在当时的影视圈引起了很大的轰动。1983年,他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本年度“青年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4年,他的作品《奶奶的星星》又获得该年度“作家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外,他的小说《命若琴弦》还被陈凯歌导演改编成电影《边走边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