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我个人觉得,在读大刘的作品时,并没有很直接地感受到作品之间的承接关系。例如,《球状闪电》与《三体》,《吞噬帝国》与《诗云》,《赡养上帝》与《赡养人类》等等。基本上,大刘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独立的故事,情节上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从大刘的作品一路读下来,我最深刻地感受到的不是某个人物命运的变化,而是作者宇宙观、世界观的不断完善,以及对文明、科技、人文思索的逐渐深入过程。大刘作品的重要承接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思想。比如,刘慈欣早期的作品《微观尽头》为《三体》的宇宙轮回埋下了一个可能的猜测;《赡养上帝》中上帝爷子的最终警告,实际上也是黑暗森林理论的另一种表达;而《人生》中对记忆遗传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到三体人的影子;《诗云》中关于虫子、宠物的定义,也可以在《三体》中找到类似的情节。总而言之,客观地说,《三体》不仅是大刘迄今为止最成功的长篇作品,还是大刘科幻思想、宇宙观、文明观的集大成之作,凝聚了大刘几十年创作的精华。从之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思想和科技在《三体》中的影子。与金庸用几十部武侠小说为读者塑造一个光怪陆离的江湖不同,大刘用几十部科幻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宏大的宇宙。金庸的作品内在联系在于朝代更迭和人物关系,而大刘的作品内在的承继关系则在于对宇宙、文明思索的逐渐深入。这是大刘的特点,也是他伟大的地方。每一篇作品都有新鲜的创意,独特的思想。所以,读大刘的作品并不需要像读武侠小说一样,从前传开始理清人物关系和因果关系。在大刘宏大的宇宙、文明格局下,传统小说中的爱、恨、情、仇变得苍白,只有伟大的思想永远传承下去!如果你喜欢科幻,可以关注《三体》的全息解读:深度科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