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女)(1954—)出生于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是作家茹志鹃的次女。她在1955年随家人迁居上海,并在那里成长。她从小就展现了文学才华,1961年进入淮海中路小学就读,1967年进入向明中学读初中。然而在1970年,她被派往安徽五河插队。之后,她的艺术天赋开始得到认可,并在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担任乐队中的大提琴手,并积极参与一些创作活动。自1976年起,王安忆开始发表她的作品。1978年,她调到上海中国福利会的《儿童时代》担任编辑。1980年,她进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进修学习。在这期间,她发表了短篇小说《雨,沙沙沙》(刊登于《北京文艺》1980年6期),此她被调到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并成为中国作协理事。后来,她还担任上海作协副主席。王安忆著有众多中短篇小说集,包括《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尾声》、《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神圣祭坛》、《乌托邦诗篇》等。她也创作过长篇小说,如《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其中,她的作品《本次列车终点》获得了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分别获得了1981—1982年、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些作品都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80年代中期以前,她的作品主要以知青为题材,表达了她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并以心理描写著称。80年代中期以后,她开始探索人性和人的生命本相,如“三恋”等主题。90年代以后,她开始追求新的叙事风格,如《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等作品,她用现实世界的素材来虚构小说,通过小说的精神力量改造渐渐平庸的客体世界,营造体现知识分子群体传统的精神之塔。近年来,她的作品语言变得更为明显,从简洁转向拥挤,如《长恨歌》等作品,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示了上海这个城市的繁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