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是于1932年创作的小说,也被称为《黄金时代》。故事背景设定在这个时期,即民国二十一年,被认为是“中华民国黄金十年”。这段时期从1927年4月18日开始,直到1937年11月20日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为止。这个时期被视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作家张恨水能够在这个时代敏锐地感知到时代的特点,展现了他的洞察力。我对这件事情进行了仔细思考,并咨询了一些老一辈的人。大多数人告诉我,他们并不清楚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好是坏,因为没有太多比较的标准。一般来说,时局的变化需要至少十年才能显现出一些迹象。所以我一直认为,能够辨别时代特点的人是与古今共通的。小说中提到的许多细节在历史叙述中都得到了证实。
其中一方面涉及到农业。黄惜时的父亲是地主,因此家境富裕。正是因为这样,黄惜时才能够从家乡的青年中脱颖而出,前往北平学习。后来他还购买首饰逛商场,进一步凸显了他在经济上的富足。与之相对应的是,历史上的这个时期实施了名为“二五减租”的农业政策。规定农民缴纳的租金必须小于等于产量的40%,并取消了所有苛捐杂税。但遗憾的是,由于地主阶级的压力,这一政策最终破产,成为了空谈。
另一方面涉及到经济。小说结尾提到米锦华远嫁沈阳,该地有一个日本驻扎点。根据历史记载,当时日本在现代工业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在东北地区。对于对地理不甚了解的朋友来说,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等。因此,可以看出张恨水在书中对时代现象进行了一些补充。虽然这并不是完全准确的描绘,但可见其对当时局势的观察和把握。
此外,小说还花费了很多篇幅来描述教育体制。我收集到的资料表明,这个时代也是开始规范教育制度的时期。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黄惜时在见到老乡时会感叹学堂的好。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这本小说的感想。我非常喜欢章回体作家的作品,不仅包括张恨水,张爱玲也写过一本名为《海上花开》的小说,也采用了这种半白话文的章回体。这种半白话文正是中国古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正是这个黄金时代独特的文化产品。我非常赏识这种文学美感,它是无法再现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