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的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基于梁祝的真实历史故事而创作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初唐时期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时期,张读在《宣室志》中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文学性的描写。故事大致轮廓是:祝英台是上虞祝氏的女子,她冒充男子身份和梁山伯一起学习。梁山伯在与她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并不知道她是女子,直到有一天才发现,使他感到失望。他请求她的父母来求婚,但祝已嫁给了一个叫马氏的人。梁山伯后来成为鄞令,并因病去世,葬在鄮城西。祝英台与马氏乘船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遭遇了风浪无法前进。当她得知这是梁山伯的墓地后,登上山呼号痛哭,地面突然裂开,祝英台也被埋葬在了那里。晋丞相谢安上表称其墓为“义妇冢”。
在五代十国至宋代的时期,唐代著名诗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被高丽王国时代的人收入了《十抄诗》之中,其中提到了“俗说义妻衣化状”,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而且衣物化为蝴蝶。到了中国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仅收录了罗邺的《蛱蝶》诗,还在注释中加入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传》。这是迄今为止最早传播到国外的梁祝故事,从“女扮男装”到衣物“片片化为蝴蝶”,相对地全面而完整地讲述了梁祝传奇故事。这表明梁祝文化已经走向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此后该故事几乎传遍了整个朝鲜半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