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才子佳人如鲁迅、胡适、徐志摩等文人,他们的形象丰满立体,不仅有才华横溢,也普遍风流,新闻娱乐也成了常态,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那为什么民国的文人如此风流不羁呢?让我们从徐志摩的感情经历来了解一下。 徐志摩的首任妻子张幼仪来自富裕的家庭,他们的婚姻是由父母安排的,没有感情基础。而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席卷而来,徐志摩渴望改变,渴望个人的自由。他告诉张幼仪,中国正在发生变革,这将使个人获得解放,不再受旧习俗束缚。 张幼仪理解了丈夫的意思,他想要个性解放,寻找真爱。这段包办婚姻注定以悲剧收场。 封建思想对于民国的文人们仍然有一定影响力,尽管辛亥革命倒台了,但在一夫一妻制的新思潮面前,文人们有些不知所措。拥有三妻四妾代表地位和财富,是他们的虚荣心的满足。在这种大环境下,徐志摩内心虽然向往革新,但他身边地主老财们却有几个妻子围绕着。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渐渐认同男尊女卑观念,认为男人拥有几个女人再正常不过。因此,他不顾发妻的感受与林徽因相恋,无视舆论谴责与有夫之妇陆小曼坠入爱河。 徐志摩父母富裕,送他出国留学。他先去了美国,然后去了英国,在剑桥时遇到了旷世佳人林徽因,写下了著名的《再别康桥》。在剑桥期间,他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熏陶,融入了西方生活方式。他的反传统观点与英国人民的性解放思潮不谋而合,他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 当时,张幼仪也在英国,但徐志摩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喜欢上了林徽因,将她视为自己的灵魂伴侣。在一次争执后,林转而投入了梁思成的怀抱。徐志摩一气之下,对陆小曼开始示好。追求陆小曼遭到了谴责,因为她是他的好友的妻子。但是徐志摩已经完全拥抱了新潮主义,不受旧制规则约束,只听从内心的声音。 徐志摩的诗歌写得很好,这说明他很感性。感性强大会限制理性的发展。受到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后,徐志摩成为了浪漫的偶像。他曾说过“没有女人,哪有生活,没有生活到哪里寻找诗,寻找美?我生来就爱美,自然中最美的是什么?是女人!女人是上帝最得意的作品。”可见,女人是他追求美学理想的寄托,也是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然而,女人也是毁灭他的元凶。徐志摩的感情变化不是个例,而是民国文人风流的缩影,具有浓厚的时代氛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