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读书的方法。这包括深度阅读和广泛阅览两种方式。在两年的时间内,可以随意翻阅20万元的书籍,至少了解其书名、作者和内容,这样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读书人了。
其次,我们要明白学问的学习方式不会是死板的。深入学习需要有兴趣的启发,可以从自己已有的喜好和兴趣出发。学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发现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就会引出其他问题,从而一本书可以引出应该阅读的其他几本书,由此逐步深入学习,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探寻问题,创新意义。这就是一种主动的读书方法,相比现在被动听讲的方式,听了一点这个,又听了一点那个,没有真正了解到重点内容,实际收获甚微。主动阅读就能更加高效地学习。
最后,我们要了解到大学教育的目标仅仅是期望毕业生博览群籍。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获得逻辑80分、心理75分,或者要看183页讲义学习心理学,203页讲义学习逻辑学。如果读书的方式是按照设定的标准去读,那就违背了孔子所说的“现在画”(刻板印象)的原则。博览群籍无法准确定义,“看得不少”也只是表面应付,无法对其进行规定。一个人在两年中随意翻阅20万元的书籍,他学问上的认知途径已经掌握了许多名著、杰作、版本和笺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