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以前读过这本书,当时并没有读过太多格非的小说,所以我的印象并不深刻。最近因为一个问题,我重新翻开了这本书,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不想给这本书评价,只是想分享一下我读书的体验。另外,我懒得打字,也不想显得太矫情,所以我直接称呼格非而不是说“格非老师”。但实际上,我还是非常尊敬他的。
有人在书评里说,《人面桃花》是“金瓶梅”式的《百年孤独》,但我觉得这并不妥当。相比之下,“红楼梦”更符合这本书的风格。无论是其中的诗句、古体文书,还是格非通过小说讲述梅花的段落,甚至包括最后四分之一部分与前文的巨大差距,都更像是《红楼梦》样式的。可以说,格非在创作时的野心非常大。他巧妙地融合了各种文体和结构,运用了无处不在的伏笔、引用和诗文。在句子的结构上,他从先锋时期略带翻译腔的风格中脱离出来,创造了长短交融、优美流畅的风格。
在阅读这本小说之前,我对两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一是,格非似乎不太擅长正面描写,那么他会怎样叙述一场革命呢?二是,在这本长篇小说中,他是否仍然会使用他引以为豪的“叙述空缺”手法。结果,我发现在这本小说中,格非略过了公元1911年革命的大部分场景,也包括秀米去日本时心理转变的情节。有人说这正是叙述空缺的一种运用,我也认同这种观点。叙述空缺手法的运用恰恰保持了全文风格上的统一。但是,我仍然认为格非在某些方面取巧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