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得到一个祭酒的职位,但是好景不长。王凝之脾气不好,喜欢看不起人,而陶渊明则有自尊心,两人之间的隔阂逐渐加深。最终,陶渊明对仕途失望,不堪忍受,不久便自己辞职归隐乡里。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曾担任彭泽令,一次郡遣督邮到县,郡吏称他必须束带拜见。陶渊明愤愤不平地叹息道:“我不愿为五斗米道折腰,做小人之事!”这句话意思是说:“过去我无法妥协道义为五斗米而屈膝,现在我情愿与村庄里的小人们作真诚的朋友!”陶渊明所说的话流露出他鄙视寒门庶族出身的督邮,仗着自己的骨气看不起出身门阀家族的王凝之,这是他真实的内心话。
王凝之(公元334年—公元399年),字叔平,书圣王羲之的次子,中书令王献之的兄长,东晋末年官员和将领。他对草书和隶书颇有研究,并曾担任江州刺史、左将军和会稽内史等职务。他是女作家谢道韫的丈夫,深信五斗米道,甚至在孙恩攻打会稽时也相信请来了“鬼兵”助阵,因此最终与诸子一起遇害。据黄长睿所说:“王氏凝之、操之、徽之、涣之四子,与子敬(献之)书具传,皆掌握家风,但各有特色。凝之善于用韵,操之擅长写体,徽之灵敏处理笔势,涣之集大成之书风,献之则以气贯长虑之感悟见长。”
在《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一书中记载,王凝之的妻子谢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