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词人,自称易安居士。她出生于济南章丘,父亲李格非是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亲王氏知书善文。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她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然而,金兵入侵中原后,清照举家南逃,夫妻分离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清照在孤独中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争议较大。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她的作品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北宋时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她写过《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长诗,吊古讽今,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早年她还写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是宋代重要的词论。她的诗文涉猎广泛,谈史论世,兼及文艺。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中,她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这些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表达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南渡后的词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表达了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她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至极,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的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她还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含蓄委婉,朴实自然。李清照的词富有音乐美,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连用。她的词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被称为易安体,广为流传。她的词成就极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