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杰出的英语诗人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民主主义诗人和社会主义者,还是小说家、哲学家、政治评论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的创作往往受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这首诗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811年3月25日,雪莱因为散发他的著作《无神论的必然》而被牛津大学开除。他的父亲是一位对传统价值观持守的乡绅,要求雪莱公开否认自己与这本书有关,但他却拒绝了这个要求,结果被赶出家门。雪莱在失去经济支持后,靠着两个妹妹的帮助度过了一段孤独的日子。在这一时期,他邂逅了哈丽雅特·韦斯特布鲁克(Harriet Westbrook),这是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雪莱与这位16岁的少女见过几次面,她虽然可爱又可怜,但是当他在威尔士看到她的来信说自己在家里受到虐待之后,他毅然回到伦敦,和这位身世可怜且爱慕他的少女私奔了。他们在爱丁堡结婚,但婚后他们生活在约克。也许是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男女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同,哈丽雅特很难理解雪莱的政治理想,并不支持他的反抗政府的行为。她更倾向于家庭和孩子,而雪莱在她身边很难找到共鸣和安慰。在哈丽雅特怀着他们儿子的情况下,雪莱开始与她老师的女儿发生亲密关系。最后,由于两人无法在精神上产生共鸣而结束了婚姻。但是,事实上哈丽雅特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在1816年,她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上投湖自尽,提早结束了她的生命。这首《一朵枯萎的紫罗兰》是雪莱为了悼念哈丽雅特而写的。
诗中的紫罗兰是欧洲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它有淡淡的紫色,象征着爱情的浪漫和高贵,也代表着永恒、高雅、纯真的爱。在诗人眼中,他的妻子哈丽雅特就是一株高贵典雅的紫罗兰,但现在这朵曾经绽放的高贵紫罗兰已经凋零。当诗人真正面对这丧失生命气息的物体时,即使他痛哭流涕,也不能让这枯萎凋零的紫罗兰重新活过来,重新绽放,重新微笑着面对他。这样的事情,就像是一声声的嘲笑,一次次的讽刺和折磨着诗人内心空落而炽热的灵魂。这首诗表面上是对枯萎的紫罗兰的悲伤,实际上,诗人把对紫罗兰的悲伤和凋零转化为了对自己的悲伤,他把那些刺痛着自己心里的哀愁,是对妻子去世的哀悼,也是对那些美好、快乐的经历的怀念,以及对不可避免的现实的感受。枯萎的紫罗兰勾起了诗人的共鸣,勾起了他对往事的思念。他把自己比喻成一朵失去了高贵典雅的紫罗兰。这首诗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逝去时的痛苦,唤起人们警觉不要在失去后追悔遗憾,懊恼没有努力把握当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