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司马迁毕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中国最早的以纪传体形式记录史料的文献。初读时,本纪、世家和列传让人眼花缭乱、困涩难懂,不易融会贯通。但是太史公在自序中把每篇重要事迹逐次罗列,同时在各个章节里尽可能严谨地还原历史真相。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作者对于事实原委的批判态度,也附有他的精神灵魂。正如司马迁说的那样,周文王被囚羑里而作《周易》,孔子被困陈蔡而作《春秋》。
《史记》从五帝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洋洋洒洒记录了每个时期的人、物、事。它的文辞优美、记叙结构严密,被后人多次赞誉。班固的《汉书》在内容上很多时候都是借鉴《史记》的。
如果在读《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之前,先看一遍《资治通鉴》,就能更好地了解历史,也容易捕捉到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毛主席就曾经通读《资治通鉴》17遍。
在写《史记》之前,司马迁畅游天下名川,走访名城古迹,研究诸子百家,抛析春秋六艺。他通过诸子百家的分析,得出了治国安民的精华。他用“约束”、“平和”、“政事”、“情意”、“变化”和“道义”六个词来总结《礼》、《乐》、《书》、《诗》、《易》和《春秋》的中心思想。尤其是他强调了《春秋》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是君臣、父子还是夫妇,都应该了解《春秋》。它是一切道德秩序构筑的前提,是伦理观念的约束。这正是关云长所熟读的《春秋》造就了他不朽传奇的原因。
总之,《史记》对于后人研究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承载了那段历史沉淀出来的中华文明。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