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早,现在流传的版本是抄本,并于嘉庆八年(1803年)初次印刷。全书共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述各种人物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追求方式。小说通过真实生动的方式揭示人性受到腐蚀及其原因,批判和讽刺了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礼教的虚伪等问题。同时,小说也热情赞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为守护人性的方式所作出的努力,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小说运用白话的方式已经趋于纯熟自然,人物性格的描写深入详细,特别是运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小说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儒林外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攻击社会现实的最高水平,开创了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小说脱稿后即传世版,后人高度评价,鲁迅称其所蕴含的思想“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则认为其艺术特色“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小说也颇受欢迎,在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许多国家都有翻译传世,并且备受汉学家的赞扬,有人认为《儒林外史》堪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等著作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