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数量积累是创作质量的保证
清代名士袁枚注重积累语言。他从村夫、僧人那里获取了许多好词佳句,如“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和“只怜香梅千百树,不得随身带上船”。袁枚认为,数量的积累是创作质量的保证。
苏步青:时间是积累不可缺少的支出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把会前会后、饭前饭后的时间比喻为零布头,并加以利用。他在参加人大会议期间,抓紧空隙时间完成了《仿射学微分几何》的后半部分。他说:“别看时间零碎,分分秒秒的时间好比零布头,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
拿破仑:成功离不开积累
拿破仑在攻读炮兵攻略、学习海军知识时,一直是勤勉地苦学,用心地积累。当室友们吃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依旧潜心于对地理、历史和数学的研究并乐此不疲。这一直持续了他整个学习生涯的积累过程,为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顾炎武:积累要从点滴开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他勤奋读书,遇到难题就弄懂弄通,发现疑点就反复琢磨。他把一些感兴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积累了三十多年,最终编成了《日知录》。他一生所读过的书有好几万卷,可以装满一间屋子。
杰克·伦敦:点滴积累成就事业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杰克·伦敦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句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随时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帐上,以便在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都能随时看一看,记一记。他由于不断地记诵,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
王充:厚积才能薄发
汉代的王充是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家里很穷,没有钱来买书,于是他就到洛阳的书店里去读书。读完一本就背一本书,看完一个店里的书就到另一个店里去。他读的书非常多,几乎都一一读过。为了能够专心致志地著作,他闭门谢客,拒绝一切应酬活动。他为《论衡》这部书积累不少的素材,使得这部巨著得以顺利完成。
果戈里:成功离不开材料的大量积累
俄国著名大作家果戈里常备一本笔记簿,随时记录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和人生经验。这些记录为他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有用素材,使他的文学创作成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