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老舍把北平的人、事、物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入迷。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本书会激发出我们的爱国热情。我认为,做人要坚持自己的准则。即使北平沦陷了,我们也必须要继续生活下去,而且是为了生存而奋斗,不是为了别的。不是逃跑就是勇敢。每个人在乱世中尽力做到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生命,为他人做一些贡献,这也是一种反抗。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是缺乏勇气。
到了故事的结尾,连瑞宣也明白了这一点,并不再矛盾。然而,小说的写作让我感到残酷。尤桐芳是一个善良又勇敢的人,我以为她会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但是,她却被钱诗人炸死在舞台上,心中怀着巨大的仇恨,却没有做成任何事情,这让人难过。钱诗人被称为导师,但他的行为很难用“爱国”这个词来形容,因为他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爱国,其中也有仇恨的因素。如果没有钱仲石这样的儿子和冠晓荷这样的邻居,那么他是否会像牛教授一样呢?他的国仇家恨让他被迫反抗和斗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必须为此反省。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等人都有罪。与此相比,老舍几乎不去批判冠晓荷和祁瑞丰,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他们是“无聊”。他们的下场可以说是滑稽的:“做汉奸、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被日本人所害。
在太平岁月里,北京人的性格是最好的,有礼有节、文质彬彬。然而,在战争年代,他们却变得不敢反抗,只会忍辱偷生。我并不是不喜欢钱诗人,只是对他没有太多感觉。但是,我喜欢他的一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因为一个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好,看不到自己的堕落了。”希望和信心是美德,无论何时都不能失去。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诗:“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信念,要坚信自己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家人、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即使现在看起来有些困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