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题主提到的“第三次出狱”并不准确,实际上瑞德经历了三次假释。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心态,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他的背景。前半段的瑞德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心态:“在这里,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首先,希望意味着自由,因此向往自由的人肯定会受到目前囚禁的生活所折磨。他的憧憬越大,受到的创伤就越大,这种精神伤害会变成一种自我谴责,随之而来的便是厌世和无望。其次,这也暗示了肖申克监狱不仅是一个身体的牢狱,也是一种心灵的束缚。即使囚犯盼望早日获得自由,他们的灵魂仍然困在监狱里。 在别人眼里,瑞德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好人,他不参与监狱帮派的争斗,不管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道路都不碰。前两次,他去申请假释,向假释委员会保证他已经悔过并承诺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然而,这些话并不是真心的。他的申请被拒绝了,假释官员根本没有让他说话的机会,非常果断地驳回了他的要求。到了第三次,瑞德的态度已经彻底改变了。他说:“爱咋咋地,老子不在乎。” 十年一次的假释机会被他毫不客气地对待。有人会问,为什么他突然变得这么决绝呢?小编认为,这时的瑞德已经获得了内心的救赎。他意识到,内心的忏悔和外界责罚并没有必然联系,被囚禁的人也可以在精神上获得自由。而在外面匆忙生活的人也有着无法摆脱的束缚。既然他的灵魂已经获得了自由和希望,那么身体的囚禁又算得了什么呢?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这么伟大,是因为它关注普通人,并尝试为他们提供解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