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遍红与黑,还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只有一些强烈的感受。最直观的感受是书里面展现了许多“矛盾”。
比如党派之间的矛盾、教派之间的矛盾、阶层之间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颜面与欲望的矛盾等等。
主角于连就处在这重重矛盾中央。
于连的发迹的前几年,无疑是较为顺利的。当家庭教师的契机、与瑞那夫人的相爱、有神父有意提拔庇护、得到许多人物的赏识,谋求到更好的工作、得遇美人……
这其中除了于连本身那种要强的性格以及他那优秀的记忆能力之外,更大功劳的当属“运气”了。
因为有运气,他才能够一路走过去。也因为运气没了,他才会卡在了即将有大飞跃的机遇那里。
于连并不是一个坦荡的人,他有些自以为是,只把自己的感受无限放大。他自卑又自傲,这种矛盾把他自己折磨得够呛。他的见识也不够深刻,往往呈现出一种患得患失又以自己为中心的浅薄。他把日常小事放大成为一种战争,这也是他总会产生自身力量内耗的原因。他本身的性格就是极度矛盾的。
他会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把别人对他的好都抹掉;他会用心计算别人的损失而对她们的损失不大关心;他会为了能够获得某些“占上风”的虚无感受而做出危险的事,并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于连的性格,反正不讨人我喜欢。
只不过于连善于伪装,能够瞒得过一些人物的眼睛。这才让那些人只看到他的好,而对他大加赞赏。
于连性格的形成原因,也是有迹可循的。他总会遭到父亲的辱骂、贬低、不容,这必然会使他自卑而缺乏事业上的行动动力,对生活中的规则有着不甚了了的认识,以及深刻的排斥感。
好在,他从老军医那里获得的野心,以及从布朗神父那里获得了强自尊,才让他能够在一些时机下有动力去做些什么。
于连的性格是复杂的,也是容易理解的。当他入狱之后,意识到死亡之后,他原有的性格中的东西看似已经消失,却都在以另一种形式冒出来,且轻重不一。
最直接冒出来的是那种被死亡打垮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一生都伴随着于连。从他在原生家庭无法得到父爱,到他意识到阶层之间的鸿沟开始,直到他面对死亡的时刻。他的无力感又总跟很强的自尊心相关联。这也就是他在公开审判时讲出不适当的话,后又选择不上诉、等待死亡的原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