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翻译家伍光建从英译本节选翻译了《简爱》的部分内容,取名《孤女飘零记》,成为这本小说最早的中文译本之一。然而,直到8年后,商务印书馆才出版该译本。1933年,翻译家李霁野将整本小说翻译完成。他先是投稿至中华书局,但被拒绝。后来,他在郑振铎主持的《世界文库》上发表了翻译,并在1936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国家图书馆的资料显示,该书名为《简爱自传》,署名为“C·白朗底”,是最早的全译单行本之一。之后,该译本改名为《简爱》,在1952、1954、1956和1962年先后由上海文化生活、新文艺和文艺出版社出版,署名也从“C·白朗底”变为“勃朗特”。在“文革”后,陕西人民出版社与岳麓书社分别在1982年和1994年重印此书。虽然该译本对早期读者具有较大影响力,但近年来的一些学者提出,鉴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环境,李译本中的一些译文对于现今读者来说过时并不容易理解。
因此,在建国前,《简爱》共有2个中文译本,一个是节译,一个是全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译本出现了近十种。其中,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的祝庆英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的吴均燮译本和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的宋兆霖译本等备受关注。但影响最大的还是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的黄源深译本,它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英文本译出,并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再版。几年前,内蒙古远方出版社出版的张超译本被证实是抄袭自黄源深译本,虽然这种情况可恶,但也从侧面说明黄源深译本的影响。因此,虽然国内出现了近二十种中译本,但最具影响力的还是李霁野本、祝庆英译本和黄源深译本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