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本上第一次读到《儒林外史》时,是通过其中的《范进中举》这个故事。老秀才范进年届五十,屡考不中,家境贫苦,只能依附卖肉的丈人生活。街坊邻居对他这种“啃老”人自然不待见。放榜前,范进一无所有,只得卖掉老母鸡买米煮粥,因此生活陷入了绝望之中。范进长期阅读圣贤书却毫无出路,中举成了他唯一能摆脱困境的出路。每天的绝望和失望让范进对中举的执念不断加深。最终,当范进确实中举时,他甚至“失心疯”了。吴敬梓并非在嘲讽范进,而是在向他表达同情。范进中举的场面如同一出悲喜剧,街坊邻居们对他热情的祝贺更是世态炎凉的写照。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大量的“锦上添花者”,而“雪中送炭者”却很少。 除范进之外,角色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马二先生和张铁臂。马二先生虽然才学不够,一生的希望却不寄托中举,在生活上比范进从容得多。他的日常工作是编辑,资助匡超人和蘧公孙是出自对同类人近乎本能的信任。马二先生看似是“腐儒”,实则可爱。张铁臂是一个江湖骗子,因向娄家公子行骗而被吴敬梓拿来嘲讽了一番。儒林中人各自有着不同的追求,但贯穿全书的主题却是“友情”。聚匆匆、离匆匆,儒生们的友情显得十分珍贵却也脆弱。吴敬梓的描写带有很强的幽默感和悲凉感,反映了儒生们的“众生相”。儒林外史是一部离散之书,儒生们不断相聚又不断离别。谁也不知道命运什么时候会降临。就像范进中举之前,没有周进的支持,范进可能仍会过着悲惨的人生。而周进也可能遭受范进一样的命运,没有商人们的慷慨相助,他甚至无法进入考场。因此,《儒林外史》中“友情”是珍贵的,也是有价值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