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白鹿原这两本作品,都是由两个性压抑的老男人将自己几代人对性的渴望和想象尽情发泄在纸张上的作品。如果这两本书只是两个文学青年写的,而没有进行优化和改进,即使自费出版,也只能成为一些废纸或者卷烟的材料。这两本小说确实有些写实的地方,但是虚构和夸张的成分更大。这很照应着“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传统。
在人性假丑恶的描写和定位上,这两本书更多的是为情节和作者的性变态性怪癖服务,可以说是轻描淡写,乍看粗略,实则把握好了笔锋,绕了几个弯子就一下子奔向了主题,要么上床,要么上炕,过去过来就那么点“小事”。这种简单、千篇一律的写作技巧却居然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赢得广泛的赞誉。当然,一个书籍的成功可能还与特定的群体的需求和倾向有关,我们需要承认那个时代,不少人对于性的压抑和幻想是相当严重的。但幸好,这两本书并没有更大幅度地丑化、污蔑、羞辱、贬低、恶心过黄色人种,否则它们可能会被人们视为垃圾。
实际生活中的人性和文学作品中的人性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它们是否存在着绝对的丑、绝对的恶、绝对的虚伪呢?如果一个作家仅仅通过个人内心世界较为黑暗的角落来描绘那个时代的人与事,而不是用冷静、客观、深度的思考去置身于那个时代,那么他的作品怎么能真正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氛围呢?
“名声好坏,其实很难掌控。”最后,小说有好坏之分,但也因在市场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无名之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